12月5日至9日,应香港城市大学邀请,我院教授侯铁军、余孝平赴该校语言学与翻译系开展学术交流,并就人才培养和合作办学进行了交流探讨。
12月6日,侯铁军作了题为“The Chinese Origin of the Willow Pattern Story and Its Cultural Influence”(柳树图案瓷器故事的中国缘起及其文化影响)的英文演讲。他通过研究19世纪英国柳树图案瓷器故事的早期版本,并将其与当时英国著名汉学家德庇时(John Francis Davis)撰写和翻译的中国文化和诗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,指出该故事的缘起在观念、主题和措辞等方面都受益于当时英国汉学的最新研究成果,解决了长达两百年来困扰国内外学术界有关该故事缘起的问题。在讲座中,他以19至20世纪英、美、荷、中等国的游记、卡通、绘画、小说、电影和陶瓷上的代表性柳树图案故事为例,讨论了该故事的世界影响及其所反映的外国人的中国观,批驳了其中所暗藏的东方主义观念,并提示在翻译实践、市场营销、对外交往和国际传播中要警惕自我东方化的问题。
12月7日,余孝平作了题为 "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Term Diversity of Jingdezhen Traditional Ceramic Techniques”(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术语多样性的翻译策略)的演讲。针对陶瓷制作工艺流程翻译实践所涉及术语表达存在的方言及语音、术语类比修辞表述和术语传统英译的语义笼统现象,余孝平从语言学、陶瓷民俗学、陶瓷工艺学等跨学科的角度,分析了陶瓷术语因生产环境、历史文化或不同制作群体方言而导致的多样性意义,并探讨了运用术语溯源等方法准确掌握陶瓷术语的意义,通过音译和解释等深度翻译方法,更好地翻译陶瓷术语的策略与路径,从而纠正世人对中国传统陶瓷工艺认知的局限,更好地促进国际陶瓷技术的交流和文化传播。
讲座后,双方就中国陶瓷的海外传播、术语的标准化、学生的联合培养等展开了探讨。
访问期间,侯铁军、余孝平与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与翻译系揭春雨主任、刘美君教授座谈,就联合培养翻译硕士进行了深入探讨,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。此外,双方一致同意,今后将发挥各自优势,加强学术合作,促进人员往来,为双方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。
(审核/姜伊琪 喻晨玲 张毅蕾)